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《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》
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
红柳是生长在西北的一种植物,它不怕旱、不怕寒,有点阳光与雨露就可扎根发芽,它没有松柏的高贵,没有白杨的挺拔,更没有玫瑰的娇艳,但抱团成长、簇团开花却成为西北戈壁最美的风景。
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,是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蒸汽驱生产基地,2007年产量突破200万吨。作为西部稠油生产的开拓者、先行者,国家优质环烷基油主要供给地,重油开发公司自成立以来,为国家军工业发展,新疆油田稠油开发、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。采油作业五区在1989年3月成立,是重油开发公司建厂初期就组建的一支稠油开发队伍,管理油井1678口,31年,作业区实现四个第一,即“产量第一、单井日产油水平第一、油汽比第一、开发效益第一”,成为践行总书记“保国家能源安全”最后一公里的忠诚堡垒。
但稠油递减快、含水高、成本快速上升成为作业区发展的最大瓶颈。面对辖区“油藏类型多、开采方式多、安全风险多、人井比例高、开发时间长”的“三多一高一长”困难,作业区秉承“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”的理念,以“守住十方土,咽下百分苦,献出千度情,产出万吨油”的“红柳”的精神建堡垒、铸队魂、聚人心,作业区党员肉孜麦麦提·巴克成长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五中会代表;党支部书记杜新民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;《愿做戈壁红柳 谱写采油新篇章》成为中石油唯一案例入选中组部《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》;党支部荣获中石油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、新疆油田公司首批“十大标杆党支部”等荣誉。
守住十方土 像红柳一样守住荒漠
根深则叶茂,魂固则步稳。党支部坚持用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引领发展,把政治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一是把支委责任扛起来。党支部书记杜新民推行党建责任清单集体认领、党员大会公布领责管理办法。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考验,党支部列出四大项12条降本增效措施让支委认领,成立项目小组,支委带头“身先”引领,党员“实干”同步,全员“践行”紧跟,让“战严冬、转观念、勇担当、上台阶”主题教育到班组、到个人。二是把支部工作活起来。作业区党支部将主题党日与重点工作、形势任务相结合,把主题党日开到问题现场、生产一线,让党员成为“防风固沙”的“先锋”。2020年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建言献策21条,解决实际问题35项。党员杨雪峰提出皮带安装“三紧法”,皮带使用周期延长了15天,作业区全年皮带耗费从22万元降至6.7万元。三是把党员管理严起来。党支部开展“三联”责任示范点创建,实施支委联班、党员联岗、员工联井,出台党员“先锋指数”考核管理办法,实行“班组欠产,党员连带”“季度欠产,属地党员干部奖金扣减”考核机制,责任让党员自觉对标初心使命,对接群众需求,以“沉”兑“承”,知信行合一,党员倪丰文所带班组成为新疆油田公司“示范班组”,他个人获得新疆油田公司首届“劳动模范”荣誉。
咽下百分苦,像红柳一样抗住风沙
红柳就像防沙固沙的前线哨兵,只要扎下根,就能固住一片沙。面对今年疫情、低油价的双重老验,党支部强化“越是难干越是难得”的机遇意识、“越是艰难越向前”的使命意识,让“一切成本皆可降”的思想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。
一是形势宣讲沉在一线。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叠加困难,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支委、优秀党员成立小分队,开展“红柳党员进班组”宣讲活动,讲清楚战严冬的形势和任务,讲清楚转观念的方向和要求,讲清楚勇担当的措施与责任,讲清楚公司发展的潜力和方向,讲清提质增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让全员树立“不嫌事小、不嫌钱少,一切工作围着效益转”的成本意识。二是党员示范走在前列。党支部充分发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肉孜麦麦提·巴克的示范效应,推出“与肉孜麦麦提·巴克同行—红柳标杆井”系列活动,选出地层复杂、管理难度大的油井,让党员来承包,从精细管理和挖潜措施入手,打造“红柳标杆井”,形成“困难面前有党员、单井管理看标杆”的先锋引领导作用。2019年底连续两场罕见的14级大风造成作业区1678口油井全部停抽,地面设备几近瘫痪。凌晨6点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下,作业区奋战4个小时恢复正常生产,在复产总结会上,党支部书记说:“14级大风刮倒了抽油机,但刮不倒红柳,刮不倒我们干劲,刮不倒我们的精神”,“三个刮不倒”让“守住十方土、咽下百分苦”的“红柳”精神更加具体、生动。三是引领员工干在实处。在管理上,支部组织党员干部、党员班长研究调整生产运行方式,将10个班组压缩为4个,优化班组党员和人员配备,提升班组管理水平,减少运行费用,提高工作效率。在生产上,由党员技师、专家带头,开展“双增双减”工作,即:增加机采效率,减少维修费用支出;增加单井效益,减少低效井投入。生存的仗敢拼才能赢,“干”字贯穿,“效”字置顶,作业区油井运行成本与同期相比低180元/吨,开发效益达到历年最好水平,“战严冬”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降本增效从实处发力,向深处扎根。
献出千度情,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
戈壁上的红柳都是紧紧抱团成长,簇拥绽放。肉孜麦麦提·巴克班的事迹走向全国后,党支部既受鼓舞,又倍受启发,提出了“班班基础好,班班有特色,整体促提升”的工作目标。一是注重文化提升。以“塑造红柳品质、争创红柳班组”为内涵,培育、挖掘有特色的班站文化。采油一班提出了“一点一滴深挖潜、一分一厘巧增效”的节约文化;采油三班发挥班组党员、油田公司技能专家薛梅的作用,以“学+考、练+赛、传+帮、评+树”四步培训法,在员工中营造了“一起学、同台比、共进步”的培训文化。从作业区成长的处级领导有2人、科级干部32人、高级技师29人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。党支部开展“三心”互助活动做实“关爱员工”战略,即通过结对互助交心、解决问题暖心、区队共建同心。31年的发展中实现员工“零辞职、零上访、零安全事故”目标。这些年,涌出了一个个“产一吨油是本份,多产一吨油才是贡献”的感人故事。如:为了新井顺利投产,吃住在井场连续5天作业的普通党员赵文峰;为抓住稠油黄金季节确保班组稳产上产,主动放弃15天产休假的男大班曾伟健。
“守住十方土,咽下百分苦,献出千度情,产出万吨油”的“红柳”精神让53名党员成为“防风固沙”的先锋,各族员工成为“植绿保供”的主力,“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”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永葆稠油开发先行者、开拓者的勇气与荣誉、智慧与担当!( 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党委 丁亮)